8月30日去参加济南幸福俱乐部的线下分享活动,@剑飞在思考 分享了他的大数据人生,对我的震憾已经超出了我所学的词汇,根据剑飞提供的思路,趁胜利日放假不忙,用了一天的时间对软件和体系进行了熟悉,现在把所有整理的信息进行一下总结. 剑飞在分享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: 你还记得一年前你在做什么吗? 你有想坚持5年,10年,30年的事情吗? 你的人生倒计时还有多久? 假如学一项技能需要花费N小时,而能在未来帮你节省X倍的时间,你会考虑学习吗?
8月30日去参加济南幸福俱乐部的线下分享活动,@剑飞在思考 分享了他的大数据人生,对我的震憾已经超出了我所学的词汇,根据剑飞提供的思路,趁胜利日放假不忙,用了一天的时间对软件和体系进行了熟悉,现在把所有整理的信息进行一下总结. 剑飞在分享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: 你还记得一年前你在做什么吗? 你有想坚持5年,10年,30年的事情吗? 你的人生倒计时还有多久? 假如学一项技能需要花费N小时,而能在未来帮你节省X倍的时间,你会考虑学习吗?
要说GTD是个啥,得先从他能干啥开始说起,要说他能干啥,得先说他解决了啥,要说他解决了啥,得先说我什么有什么问题…… 人类的思维特性 1、大脑会总是替你想着还没有完成的事情 当我们脑子里浮现一个想法时,如果这个想法是个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,那这将和我们大脑定下一个契约,如果我们一直没有开始做这件事,那大脑就生怕自己忘了,大脑可没有过去和将来的概念,它觉得一切的事情都是现在的事情,所以它会时不时的 就提醒你一下:“兄弟,还有一件事没做呢,别忘了。咳咳,我就是提醒一下,你不用管我,你忙你的。”我想这种场景对于我们并不陌生…
转的李公子的文章,简单几句就把我如何调研一个项目中的关键讲出来了,转载记录一下。原文如下:原文链接
本来是打算写经历过的项目的总结的,结果写了好几个月,最后就变成写总结了,刚开始写如何调研一个项目的思路也没写清楚,但总算完成,算是给自己这六年一个交代,把这些文章汇总整理到这里,以后更新或者增加都会更新这篇文章:
老是用如何这种标题,刚开始以为想的很明白,但写过前两篇之后发现想的挺明白的,但并没有形成套路,所以可能写不明白,这次的话题可能要比前两篇更简单一些,因为前两篇属于业务,这一篇属于技术,就再用一次如何来做标题,试试能不能写明白。
实施项目在逻辑上要比调研项目简单的多,因为实施是按照调研的成果再进一步规划,可以只考虑一个周期内实施的规划,毕竟可以不像调研时必须全盘考虑,但是实施也要制定完整的计划、制度、各子项目负责人,调配好资源。 调研是上行,需要的是全局把控,实施是下行,需要的是沟通与推进,但共同点是都需要对资源了如指掌,并且了解项目的各个细节。至于实施的具体流程就不再列了,现在对自己画流程图的能力十分鄙视,说一下自己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吧。
写完如何调研一个项目之后,正巧看到这篇文章,惊讶于博主的总结归纳能力,自己一度试图画出这种图示,但一直没有好的表现形式,就用纯文本的方式描述了一下,博主的思路和我类似,但总结的更到位,实在没忍住,决定转过来,原文地址:http://heidixie.lofter.com/post/b8226_2a5f924
调研到最后肯定要出具调研报告,如果项目有实施的必要,就要确定实施方案了,实施方案应该放在调研阶段。 确定实施方案也需要反复确认,如果是软件的实施方案,应该设计具体的流程,表单格式,功能控制等具体的方案,一般软件的实施方案都是软件厂家根据调研报告出具。 不同的实施思维提出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肯定是有所不同,如果甲方去选择方案,必须要对自身的业务非常熟悉,选择一个更适合的方案进行实施。
确认好调研目的、分析方法和调研小组成员后,正式进入调研阶段,调研又分为两步,第一步是现状统计,把现状确认后提交调研报告,第二步是解决方案设计。步骤就是按照如何调研一个项目(1)——调研流程中提到的第5-8步进行。
最近看到微博上小婷的事情,一个精神病患者,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,外界的语言刺激都会造成她的强烈反应,其实这些语言正常人可能觉得不会太在意,但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来说,在意的东西与正常人可能并不一样。
在上一篇文章如何调研一个项目(1)——调研流程中,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提供了12步,其实应该是划分成三大步,第一大步就是确定方向与调研小组,涉及到上篇文章提到的1-4步: 调研目的:很多项目目的都不清晰,就上线了; 确定项目涉及到的部门与人员:有一点点关系都要列出来; 选定项目负责人:负责人要清楚项目的每个细节,因为方案制定肯定是从最上层的目的入手,从最下层的细节开始实施; 选定调研小组人员,要求调研人员必须精通业务;
写完了事前调研的重要性,如果不写解决方案,就是耍流氓,我尽可能的把我理解的如何调研写明白,本来打算一篇文章写完的,列完流程发现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过程,只好分开,尽可能将每个步骤都写清楚吧。
最近实施了一个项目,拿着方案做的实施,又旁观了几个项目,真的是旁观,有机会参与,也不敢插手了。 这个项目当我拿到方案的那一刻,估算了时间和工作量,满心的打保票啊,当时的想法就是,抓紧干完跟下一个项目,好像每个项目只要方案定了,真的能够很快的实施,毕竟大部分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,剩余的只是照猫画虎的事情了。
在上篇文章用次元的概念理解企业管理写完之后,本打算再继续把这篇写完,无奈上个月实在太忙,经常晚上加班,于是也就延续了我拖延症的优良传统……